德国访学(联培)签证材料准备详解(附文件下载网址) 开始确定去德国访学是在今年(2021)四月初的时候,在导师的帮助下开始联系外方教授,准备申请材料。德方研究所开会讨论决定接收为访问学者是在五月初,五月中旬正式收到德方邀请函。于是开始准备递签材料。九月中旬递签,5个工作拿到签证。 本文主要帮助访学/联培的学生准备递签材料,因为你刚开始的迷茫和无助我都亲身体会过。在准备递签材料的过程中,很多好心人帮忙。所以,分享一些经验以期对同样有需要的人有所帮助。本人在北京使馆递签,各地区领馆可能会有细微差别,请注意查阅! --非利益相关声明:以下经验皆为本人亲身经历汇总而成,绝无任何利益相关。-- 首先,请务必查阅德国大使馆网站,一切都以其为准。因疫情影响,递签政策和所需材料随时可能发生变化。本文以使馆2021年6月版递签材料为例。 研究人员和读博签证申请须知(2021年6月版): 递签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项: 1. 签证申请表(VIDEX表格)。此表格为在线填写,填写完毕保存后会自动生成PDF,打印两份签名。注意最后带二维码的一页一定要打印清晰。关于表格的填写有答主已经写得很详细了。 签证申请表在线填写: 手把手教你填写VIDEX表格: 2. 证件照。签证照片一般会有比较严格的规定。去专业相馆,给他们看使馆给出的示例照片工作人员就会理解你的要求。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建议戴眼镜的小伙伴摘掉眼镜拍照。至少带三张照片去递签。 德国使馆签证照示例: 3. 护照。这个没啥好说的。确保签证有效期超出你(计划申请)签证有效期三个月就好了。(比如你计划申请签证时间为2021.8.1-2022.8.1,那你护照信息页的有效时间至少是在2022.11.1之后。)带上护照原件和两份护照信息页复印件去递签。(原件工作人员看过后返还) 4. 动机说明信(Motivation Letter)。写过留学申请材料的对这份文件应该不陌生,不同的是留学的动机信是写给招生委员会或者意向导师,这个是写给签证官。模版Google或者百度一下就有很多。英语德语都可。打印两份递签,最后注意签名。 注意两点: a. 请务必说明自己完成访学/学业后立马回国,不要有任何移民倾向; b. 可以简单介绍自己的求学经历、赴德研究的项目/课题。1-2页为宜。 5. 个人简历-学术CV。介绍自己的简要信息即可,求学经历时间要完整连续。建议写上发表过的文章和硕士毕业论文。后来很多小伙伴反应使领馆要求补充硕士毕业论文题目。简历模板Google百度都很多。 6. 硕士双证。听说网上有模版翻译,但是我担心自己的德语不过关,花了几十块钱Tb找人翻译的,无需公证,很简单。翻译件各打印两份带去。原件记得各复印两份带去递签。(双证原件也要带去,工作人员看后返还) 7. Hosting Agreement(访学接收协议)。这个发给博导就好了,学校应该会有专职人员负责。记得提早准备,因为一些研究所和学校要层层上报审批,会很麻烦。我的花了将近一个月才签下来,最后是研究所的负责人签了字。还有的小伙伴因为学校不给签这个协议而被迫改派的。所以,尽早准备!建议一份彩打,两份黑白打,彩打当作原件。部分地区的签证处需要HA原件,还有的需要博导/接收结构发邮件给使领馆。 协议下载地址: 8. 邀请函。这个没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但是如果考虑信息全面的话,不管你是不是CSC(留基委)公派,其实都可以请求德方参考CSC的要求准备。因为信息很全面&细致。 留基委对邀请信的要求(参见第6条): 9. 经济来源证明:CSC会出具专门的资助证明。 自费留学的话需要办理自保金。我使用的是Fintiba,个人感觉很好用。过程也很顺畅。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自保金账户,可以参考这个帖子比较一下。关于Fintiba的详细操作知乎也有详细的帖子,都可参考。访问学者和博士一个月最少存入947欧,去几个月存几个月即可。 自保金渠道比较: 10. 保险证明。我买的是cc保险。他们的中文客服回复都很及时。有问题可以通过官网的方式向他们咨询。 cc保险官网: 11. 必要性声明(Confirmation Letter)。这是因为疫情而需要的一份材料,递签材料里可能没有显示出现,其实是必须的。主要就是说明自己的研究不能推迟,并且需要本人入境德国。模版51deguo上有不少。 《必要性声明》必须性出处:(参考此文件的第6条) 12. 打印好递签预约成功的邮件去签证。(可能用不到) 为保险起见,我还带了语言成绩证明、学校教务处开具的中英文在读证明和中英文硕博成绩单。(虽然最后都没有用到) 北京签证处签证费580元,快递费31元。请务必带足够的零钱。 可能因为我是自费,加上专业不敏感(人文社科类),签证5个工作日就下来了。其他CSC的小伙伴都要平均一个多月。 从开始准备申请学校到拿到签证将近半年时间过去了。这半年时间里有喜悦和期待,但更多的是焦灼和不安。疫情为我们本就充分变数的生活增加了更多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半年里做出的任何一个选择都需要巨大的勇气。很显然,现在并不是出国留学的最佳时间点,但权衡了利弊得失,还是决定前往。 生活可能正是因为这些未知才变得深刻。加油吧,满怀期待地大步向前。 祝顺利。 (对了,欢迎同前往柏林的小伙伴私戳。晚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