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美国某公立商学院本科在读(majors:finance & marketing;minors:German & Business Analytics),GMAT给中国学生拖后腿了(690),GPA不算低,有三段实习经历涵盖local nonprofit、世界500强和local startup,在学校有助教、研究助理和国际学生项目intern的经历,算是比较diverse的背景,大一开始辅修了德语,就是为了研究生去德国做准备,想去除了中国和美国以外的地方看一看,尤其德国的企业管理模式和美国有蛮大差别的,至于为什么一开始就决定去德国,这就有很多很神奇的原因,楼主就不加赘述了~
现在申请告一段落了,想要浅浅记录一下德国比较出名的几所商学院的申请流程和资料什么的,希望对之后的同学有所帮助。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凡事早做准备一定没错!欢迎大家在评论里交流~
Luck is what happens when preparation meets opportunity. -- Lucius Annaeus Seneca
ESMT Berlin
我申请了四个德国商科项目,ESMT Berlin是我觉得最具实践性的。这个学校极其年轻,但硕士项目Master in Management极具潜力,是由多个知名企业合办的,两条track的改革和social impact project都是这些企业根据自己对于未来商业人才的期许一步步改进的。商学院最重要的就是实践性,这也是我当时决定申请最重要的一点。
总体而言我觉得ESMT Berlin的申请workload是蛮轻的,具体内容有:
1. One long essay (300 words)
2. Two short essays (150 words each)
3. Official transcript from the bachelor university
4. GMAT score
5. IELTS/TOEFL score
6. CV
7. Descriptions of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8. One recommendation
9. Optional: Scholarship Essay
第7点是我觉得最耗时的,主要是详细描写你的professional experiences,还有一个专门的窗口让你突出写一写这个professional experience里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我个人不建议在这一part写的太马虎,国外的商学院很重视teamwork和leadership。GMAT最好考高一点,有奖学金专门给700分以上的人申请~
HHL Leipzig (楼主最终选定的学校~真的太喜欢这种小而精的感觉了,而且staff和alumni都很nice!!!)
位于东德的宝藏名校,因为楼主的父亲是哲学系出身,我只是提了一句莱比锡,我父亲整个人都兴奋起来了,开始大谈特谈莱比锡大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国际学生成分很高(如果欧盟其他国家也算国际学生的话哈哈哈哈哈哈哈),但是中国校友感觉不多,Master in Management的finance track一年招差不多30人,竞争还蛮激烈的。为数不多的把“strategic management”和“finance”一起写在官网上的商学院,所以楼主毫不犹豫地交了申请。
HHL Leipzig的申请界面简直老旧得令人发指(和ESMT Berlin或者FSFM的申请界面相比),但是也算是五脏俱全。需要的材料如下:
1. Bachelor degre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or other business-related programs
2. Three or more months of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by the program’s start date
3. Proof of work experience
4. CV
5. Motivation Letter
6. TOEFL/IELTS score
7. GMAT score
8. Above-average academic performance during both high school and Bachelor degree
9. CV
10. One recommendation
11. High school certificate
12. Optional: scholarship application
着重注意的是第二点和第三点,HHL Leipzig要求至少三个月的professional experience(一般是实习),然后一定一定记得要开实习证明。
HHL Leipzig最值得称道的是它的面试,提前48小时收到面试的case,然后根据要求做分析,面试的时候program coordinator会先问一些general questions,然后开始让你做presentation。然后coordinator会当场提出来一个case,在面试时逐步分析接着提出solutions,不难,和提前48小时发给你的case的难度根本不能比。楼主的面试长达2个小时,但根本不觉得焦灼或者浪费时间,楼主说的每一句话都必有回响,做的每一个case都会有feedback和改进的建议,比起面试,更像是参加了一个case study seminar,而且能感受到对楼主的充分尊重。这应该是我这一生最喜欢也最成功的面试经历。面试结束的时候,program coordinator简单阐述了一下面试之后的流程,然后提了一些对我个人成就的欣赏,最后来了一句:大概一周左右吧,你就能收到official admission了。楼主当时一下子都没反应过来,被这句话砸懵了,当时只有一个感觉:嗯?孩子有书读了?
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and Management (FSFM)
FSFM位于法兰克福,是一所感觉上就是为投行而生的商学院,毕竟地处德国甚至欧洲的金融中心,一度是楼主很想要去的学校之一。个人原因吧,楼主还是更偏向“management”+“finance”的模式,所以即便收到了带奖offer,在经历了万般纠结后也不得不放弃。而且在一些交流方面,感觉会比上述两家更加冷淡一点(没有拉踩的意思,纯粹就是选一个参照物做对比。。。)楼主申的是Master of Finance,curriculum非常的technical,尤其是risk management和capital market,明显看出需要一定的CS基础。
FSFM的面试其实没什么可说的,个人觉得相对比较general,问了一个专业问题,然后因为楼主表明自己会德语,也用德语问了一个问题,除此之外其实没有特别的有记忆点。但是FSFM的申请算比较繁杂的,尤其是对于想要申请奖学金的同学们。除去一篇motivation letter,一个奖学金一篇文书,一共四个奖学金,其中一个必须是德国公民才可以申,所以国际学生按理说是可以申3个的,包括Frankfurt School Scholarship,Risk Management Scholarship(选择Master of Finance的Risk Management track的申请人专门的奖学金),还有在Diversity Scholarship里选择一个。一个投机取巧的窍门吧,写文书的时候还是可以尽量扣一下sustainability,德国学校很重视这个,虽然说是投机取巧,但是楼主还是觉得身为地球村的一员,多关注可持续化发展也是必要的,比如国家这些年的战略转型其实就紧扣这个主题。楼主自己在本科参与的研究项目就是sustainable finance的一部分,所以相对来讲写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如果没有相关的学术背景,日常生活中的sustainable意识也是可以提一提的,但是不要脱离文书主题,文书最好有一条很明晰的故事线、时间线或者逻辑线。但是这只是一个窍门,如果对这方面并不了解,不要硬写!不要硬写!不要硬写!文书展示的是一个正面的自己,不是展示一个为了迎合学校而扭曲的自己。
除了文书以外,具体要求和上述两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申请系统和ESMT Berlin还有Stockholm School of Economics应该是同一家的,用起来会比较方便,因为会自动保存而且界面好看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FSFM的学费相对是比较贵的,加上法兰克福的生活水平,希望大家都能申请到奖学金吧!对于以后想进投行的同学来讲,这个地理位置真的得天独厚,虽然同样想进投行的楼主最终还是没有因为这个地理位置放弃自己的心之所往,但是不得不承认FSFM的curriculum+location+networking真的是蛮无敌的~
Notes:如果有意走学术,或者对FSFM的学费望而却步但是又馋法兰克福这个地理位置的,可以考虑一下隔壁的Goethe Universität Frankfurt。楼主认识的该校一个来我现在的学校交换的俄罗斯finance PhD真的盛赞这个学校~(仅供参考)
WHU
WHU是地处Vallendar小村子里的一家非常非常非常出名的商学院,有名到我觉得不必过多介绍了。楼主申请的是Master of Finance,拿到了offer,但是实在是太村了,在美国就没怎么在大城市待过,Vallendar实在有点到我的极限了。说实话有一个很不愉快的小插曲吧,楼主2021年9月给WHU的招生办发了一封邮件询问关于实习证明的事宜,我收到回信的时候是11月初。。。说实话楼主都惊了,一方面没想到会有这么龟速的回信,另一方面没想到一封可能被积压遗忘的邮件居然最终被回了(有点莫名其妙的小感动是怎么回事?)后面的一些邮件回的倒是蛮快的,72小时左右大抵都能收到回音,所以整个经历也不叫不愉快吧,更像惊奇哈哈哈哈哈哈~
Kira面试的另一个重点是一个3min的presentation,乍一听好像很简单,才3min,其实不然,3min对于present一个business-related matter来讲其实有点捉襟见肘,从来没觉得时间这么不够用过,但是这个其实也有点像McKinsey的电梯法则,还蛮考验人的。楼主当时准备的是自己相对比较熟悉的一个领域,主要采用的逻辑是:what is this --> why is it significant --> how can we achieve it. 把所有内容浓缩成这个逻辑顺序,3min其实已经可以表现出你有认真做过这个topic的研究了。Again,不要背稿,不要背稿,不要背稿!重要的事情要说三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