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德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1|回复: 0

德国博士岗位超详细申请和面试总结分享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4-6-28 19:58: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开始博士已经一个多月了,终于有时间总结一下自己的申请。

背景∶
国内本科+德国硕士,毕业成绩88/100。(硕士专业是百分制,不是传统5分制。)没有文章,有一段hiwi经历,硕士期间一段本校的research project和研究所的毕业论文。

总结∶
从2022年10月开始到2023年2月初结束,一共大概投了60个位置,发了35份套磁邮件。一共20个面试邀请,最后拿到4个offer。

申请过程∶
国内学的和化学相关,在德国也学的材料专业。所以在申请中,也都集中在化学方向的位置,方向大概有催化,电池,高分子,能源,总体感觉还不错,并没有那么的卷。 申请时也把精力放在了德国的岗位制博士,所以发现套磁邮件并没有什么用。基本组里只要有funding的位置,都会放出来公开招聘。

整个申请主要用的网站大概有euraxess,Twitter,学校网站,scholarshipdb。
①euraxess的位置感觉很多,很多欧洲其他国家的位置也都有,整体使用下来也不错。
②Twitter的话,大多是各个组会直接发自己的位置,一般来说只要搜你感兴趣的方向+phd就可以看到相关推文,而且只要关注了一些相关的课题组,也会推荐给你一些相似的组的账户。感觉Twitter和其他网站相比,会活跃一些,更新的也会及时一些。
③各个学校和各个研究所的网站也是我比较推荐的一种方式,大概搜学校名+phd就可以找到相关网站,建议把各个学校的网站收藏在一个收藏夹里,有时间就可以打开刷一下。
④scholarshipdb和euraxess一样,对于招聘方是免费的网站,位置相比别的网站会多一点,但总体数量euraxess多于scholarshipdb,euraxess的信息也会更及时。(比如scholarshipdb有些位置打开是已经过期的)
⑤最后一种就是打开某个学校的网站,然后打开感兴趣的学院,比如chemie, Maschinenbau 之类的,然后找到感兴趣的组,这时候可能会发现一些长期招聘的位置,或者一些想去的组。

申请材料∶
需要准备的有CV,动机信(Anschreiben),推荐信和成绩单
申请材料里,CV和动机信我认为是最重要的。
- CV要清晰的写出自己的个人信息,本硕期间在哪里做了什么,有什么成果,但也不用太多,一页就够了。
- 动机信是能够展示自己兴趣的第一份材料,要写出自己为什么申请这个位置,和自己哪些经历哪些目标哪些兴趣契合。在面试时,很多老板会照着CV和动机信问问题,所以一定要对自己写出来的或者展示出来的有足够的掌握
- 推荐信有一些地方会要求直接上传pdf,有一些学校会要求填写推荐人的邮箱,由于我之前的老师们都很nice,直接给了我pdf,所以整个申请过程没有太多填邮箱的时候。推荐信的数量个人推荐是2-3封,大部分是2封,印象中好像只有Fritz haber有个位置要求三封。另外如果能够一些大老板拉上关系,那么申请过程会变得更加轻松。
- 成绩单在我看来反而并没有那么重要,感觉是过了80或者85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德国5分制的话大概是小于2.5或者2.0?)但是也会有一些老板会照着成绩单问他感兴趣的一些课,比如你学了什么之类的的,但也是很轻松和简单的问题,不会在这个问题过于为难。
- 其他的文件比如硕士论文的介绍,或者自己发表的论文,就是不同学校不同要求了。比如有个位置需要硕士论文的ppt和摘要。还有个位置直接在岗位描述里写需要有论文发表经验的候选者(又是Firtz haber)关于发表的文章,其实并不是越多越好,身边很多人像我一样没有文章也拿到了位置,主要是要对自己发表的文章有足够的了解,比如自己做了哪些东西,怎么做的,如果这些答不上来,面试就会变得非常尴尬。
- 由于硕士期间做hiwi的原因,所以有机会看到一些博士申请相关的邮件。会发现一个全职的博士位置大概会有100-150封申请邮件,如果是更有名气的研究所和uni,会远高于这个数量。 这些申请里,很多申请是没意义的海投,有一些开头称呼没有直接Dear sir/madam,有一些方向完全不合适,还听说有一些称呼搞错的比如Dr.称呼成Prof.,这些点可能都会导致申请直接被忽略,也有一些是申请材料写的太多,令人抓不到重点,比如3.4页的CV,长篇大论的动机信,或者是一些从小到大的证书经历和荣誉在这些申请里,最后能收到面试邀请的应该不会超过20份

下面说一下自己的面试经历,面试之前一般需要读一下职位介绍,然后可以自己查一查相关的资料或者对这个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在接到的面试里,大部分是分一面二面的,一面是互相的介绍和提问,首先是互相介绍,然后是15-20分钟的ppt展示,然后是老板或者小老板的提问,会针对ppt某一页,某一张图,或者某几个词进行提问,所以准备ppt的时候要谨慎准确,要对自己说出来的东西有非常好的把握,这一点和德国的aps差不太多,具体提问风格取决于提问的人,有的老板是循序渐进的,比如从一张图问怎么做的再问机理再问如果出现某些问题该怎么解决,也有可能问这个数据怎么处理的,也被问到过自己的实际工作量,也有人展开的问这个测试和别的测试的区别,也有人直接的问展示的东西有什么用,或者单纯的问一些实验细节。总而言之这一部分在老板的角度,应该是了解申请人的实际能力。 也会有老板喜欢讲一页PPT,或者讲一点,就提问一点,这种压力会相对大一些,要对自己的PPT内容有很好的了解,免得被打断了之后不知道自己接下来要讲什么。自我感觉这边很看重做测试的能力,比如数据到底是不是自己处理的,或者测试机器出现问题,怎么解决或者维修。 比如材料方面的基本很多都会问sem tem做没做过,掌握到多少,这时候就实话实说就可以,我说tem成本太高,没做过,老板们也都表示理解。最好不要不懂装懂,或者撒谎把没有的说成有的,这样接着被追问就很尴尬。

针对性的对PPT提问之后,大概就是向老板提问的环节,这时候一定要问问题,可以问一些大类的问题比如funding时间,合同类型,合作伙伴,有没有教学任务,怎么拿学位,毕业要求,组里的设施条件。当然也可以问关于这个位置或者方向的比较专业的问题,比如要做什么测试,或者测试的哪个方向,或者可以提出自己对这个项目的想法,比如要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以我的感觉,大类的问题老板们都回答的比较多,会很无聊,但是如果问专业的问题,会让面试变得更加有趣。毕竟这也是一种表现自己适合这个岗位或者喜欢这个方向的方法。 在这个环节,其实是没有所谓的好问题或者差问题的,只要提出了问题或者说出了想法,双方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很好了。

如果能够提出切中老板内心的问题,那就真的很好了。由于我的ppt包含本科毕设,本科实习,硕士hiwi经历,硕士project,硕士论文,面试时间就很长,问题也会很多,我的一面一般是一个小时左右,最长的有一次大概一个半小时。

在提问之后,可能对方还有一些很大类的问题,比如什么时候毕业,会不会有签证问题,对于这个项目你的期待是什么,或者你有什么可预见的困难,也有人问为什么不在原来的学校或者课题组读博,也有人问为什么选择我们组,或者如果遇到紧急的任务要怎么处理,或者怎么平衡自己的科研和生活。其实这些问题基本都是差不多的回答,不要回答的过于离谱就好了。

整个过程是一个双方了解的过程,不要把他当成一次口试,我的建议是有限度的做自己,毕竟接下来要一起工作三四年。当然一些必要的话术还是要有的。
有一些面试,如果能明显的感觉到双方气场不和,那就说明真的不适合,不要多做挣扎,因为还会有一些面试真的会很融洽和谐。这时候不要想如果没拿到offer会怎么样,因为这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另外如果博士期间很痛苦也是非常糟心的。(有一次面试,问我为什么读博,我说想找个满意的工作,对方觉得你的读博动机不纯,于是拒了。这种在我看来就是典型的不合适)

在面试结束之后,如果自己很满意可以发一个表达感谢的邮件,或者期待第二次面试之类的,有几次对方看到之后会秒回下一次面试的时间,所以可能还是有些作用的吧。

面试之后大概一两周会给结果,如果两周之后还不给基本可以当做默拒了。

有一些一面会直接给offer,或者拒信(大部分),除了上一篇说的面试,也有一些一面会让读文章,然后提问题,当然这是极少数。
在拿到二面的邀请时,一般也会布置一些小任务,比如我的二面都是读几个文章,做一个ppt,面向的audience是有理化背景的本科生。给我的准备时间大概只有一到两周,当时这正在做毕业论文,所以其实真正准备时间没有特别的充裕。这个讲文献应该对国内的朋友算是很友好了吧,听说是一些组会的保留项目了
一般这种面试会给定一个主题,文章有时候会给一篇大文章(ns级别),有时候也会给几篇这个方向的文章(一次二面收到12篇文章),不过最开始的一步都是要精读。然后找出这个主题的背景和理论知识,这个部分要通俗易懂,不要涉及太多自己也不懂的东西,(万一被问到),但也要清楚的讲明白这个机理或者理论。因为受众是本科生。然后大概就是总结这篇文章,比如做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有什么结果,结果说明了什么。对于很多文章的,要归纳一下,比如哪几篇是同一方向的,然后他们又有什么不同。这时候这个领域的一些综述就非常有用了。在理清整个ppt的结构之后大概就可以往里边填内容了。其实在我看来,整个ppt做下来应该不会和别的申请者有太大差别。重要的是最后的讨论部分。当然ppt的内容还是要正式且清晰,每个人的表达程度也是因人而异。所以如果英语讲不好的,可以自己多练练。或者找个朋友模拟一下。

最后的讨论环节,我个人认为是最重要的。这个部分要对这篇文章有真正的思考,比如哪里做得好,哪里做的不好。可以指出哪些图不是很清晰,哪些点文章没有写明白,或者作者在躲开哪些缺点描述,或者这篇文章还可以加上哪些内容。我有尝试过在一篇文章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很基本且简单的理论计算,并且说可以作为结论的补充。可能这样的展示不会太费时间,但是能够证明你是有思考的。当然也有些老板会在二面刁难人,比如我就被问过一个根本没做过的实验的细节参数的影响,我说不知道。结合和这个老板的一面也不是很愉快,我就确定了这个组不是自己想去的组。 当然我是一个没有太多学术追求的人,只代表个人看法,如果有人喜欢这种环境,那也OK

还有另外一种二面是直接邀请去线下,这种在德国比较常见。会被带着参观组里实验室,测试设备,和未来的同事。这种会相对来说轻松一点,然后老板或小老板会介绍各种东西,全程大概30-40分钟,然后可以面对面的谈一些问题。当然这种也可能发生在三面。
在二面结束之后大概两周左右,会得到下一步通知。我个人是习惯把每一次面试结束之后不管聊的多投机都当成被拒了,这样不管是什么结果都不会太难过整个申请期间也是短暂体验了一把当海王的快乐,也曾同时拿到offer考虑一下,也同时面试了好多个组,毕竟没给offer我不同意就都算没决定,所以无论面的开心也好,焦虑也罢,后面的总是更好的。

德国的博士位置是没有固定的开始时间的,只要和老板谈好,随时可以入职。因为岗位博士都是在项目里的,并且一般情况下项目不会提前一年通过,而且岗位开始时间一般在申请ddl的两三个月后,所以在毕业前一年就开始申请岗位制会有一些浪费时间。当然对于奖学金的申请,就是另一种情况了。除了这种一般的博士位置。还有一些是研究所自己的项目,比如马普所的IMPRS,于利希的HI TEC,这些是有固定的申请截止时间的,是要到项目网站去查看的
另外对于语言,其实并没有硬性要求,只要能和老板沟通明白就可以

对于国内和其他国家的朋友来说,还需要考虑的是签证申请时间,也听说有些人拿到材料或者电池的德国offer然后被拒签,或者需要提供更多材料的。所以对签证一般留出三个月的时间比较保险。但是签证这一步已经是拿到offer之后要考虑的问题了,所以申请阶段,六个月已经足够了。

再来说一下我的时间线,可能对和我一样的在德国和欧洲读硕士的朋友们比较有参考意义。
2022年9月我在学校注册的毕业论文,10月开始申请和套磁,因为12月和1月是圣诞和新年的假期,所以会稍微有一些赶,11月开始陆续收到面试邀请。但是如果刚开始毕业论文就开始申请,就会面临最初几个面试的时候关于毕业论文没什么可讲的情况。
大概1月到2月,开始收到了offer。 关于博士开始的时间,其实是可以商量的,但是有些项目会要的比较急,要求已经毕业的或者有很严格的入职时间。这个也要看具体情况。
关于毕业证,一般德国大学的处理时间都会比较长,所以可以准备一份4.0证书,然后就可以入职了。毕业证或者预毕业对于入职是一份必需的材料。也有很多朋友选择专心做毕业论文,写完毕业论文再开始申请。
另外由于我这边外管局的问题,导致毕业之后给我的还是学生身份的白条,快入职的时候学校hr说学生身份不可以,然后外管局的人直接回复说,因为拿的合同不是全职的合同,学生身份可以入职,并且会把这个问题上报,也会在白条过期时给新的工作签证。然后拿着外管局的回复,学校hr也通过了,并且正式签了合同。 所以如果没拿到找工作签证或者合适的白条,需要多和外管局和hr沟通,最后应该也是可以入职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二维码
更多实用德国留学信息,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51deguo官方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
    本论坛为德国留学官方讨论、经验分享论坛,请勿在本站发布非法、色情等不良信息,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我要德国

GMT+8, 2025-9-22 06:17 , Processed in 0.05615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