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德国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85|回复: 0

环境科学APS审核经验分享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19-9-8 01: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刷到一审通过的事,超开心!一路上真的很幸运,有很多人给予我帮助,跌跌撞撞地一次性通过。下面写一下我的审核复习经历,供大家参考。

0.基本信息

我是某211农业大学环境科学的大四同学,偏土壤、微生物方向。

1.时间轴

【9.6】出的审核号;
【9.12】补交成绩截图;
小伙伴们不要急,这个可能是部分学校的校务系统非校园网登不上,所以需要同学们把成绩从教务系统中截屏出来,需要邮件发给审核部。
在这里说一下,学校在江浙沪皖的同学需要到上海审核,其他地区没有要求。
【11.12】接到审核通知电话+订票安排住宿;
【11.12-11.27】全天候复习;
【11.28】上午审核;
【12.1】审核通过;

2.复习
2.0物料准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料准备也是很重要的。如果能在复习开始前,准备好自己需要的工具和材料,自然就少了几分慌张与不安。

【工具】活页纸、两孔夹、笔、电脑。
【材料】成绩单,所有专业课的书和笔记、百度文库(课程英文pdf)、平板(iBook + forest)、必应国际版(搜流程图)、谷歌翻译
等(2.1.2中会有详细解释)。
这里PO一下我的小家伙们,谢谢他们为期两周的陪伴~


2.1复习安排(谢谢译漫小仙女的指点)
2.1.1按照时间顺序写就(纯干货见2.1.2)


接到电话的时候,我激动不已,终于排到审核了,很开心。然后火速研究了一下审核部所在的位置和自己的时间,订了往返车票和酒店。把一切杂事料理好,然后在论坛里看学长学姐们整理的学校信息(审核中会涉及到留学规划的部分)、机经(借鉴了雅思的说法哈~)和复习资料(主要用来探索复习的思路)等。

对了,插播一句,接电话当日认识了同为农业大学环科专业的待审核小伙伴不嗷宝,陪我一起复习(她还在复习中,为她加油啊~)。

看了一晚后,我制定了自己头三天的复习计划。在复习过程中需要给自己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摸索。在接到电话前,我也有过自己整理,拖拖拉拉没有重点,动辄八九页的中文要点。漫无目的地背“专业词汇”。事实证明,这样的效果并不好。经过几天的苦思冥想,我以专业核心课为主线,通过一条逻辑链把专业选修的内容穿起来。这样你脑中的内容是立体的,而不是琐碎的知识点。就算当时考试周是强行记下来的,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增进理解。

我在复习之初,结合一份学姐的整理,把每个专业相关课程罗列了3-4个主要知识点,前面写了课程框架,然后是中文要点的翻译内容和流程图等,最后用中文罗列了大纲。

这样的方法在审核初期比较容易上手,但是问题也很明显。问题就是英文的内容不够自然、专业词汇不一定是准确的,而且加大了工作量。而且在浏览总结出中文大纲后,还需要再核对英文内容,再背诵。但是对于专业选修而言,这个办法还是很有效的。

后来我找到了一份新加坡大学的仪器分析英文手册(环境科学基础课、基础工具),一看才39页,内容还挺精简,我就硬着头皮看下去了。把文档放在iBook里,分屏一个谷歌翻译。看一段英文、查一些专业词汇。就这样磕磕绊绊地整理除了第一科纯英文的资料。

后来按照此办法整理了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学、土壤学、土壤污染修复等内容。

置于环境监测,我是在理解的情况下,一边翻书、一边抄一份学长整理的资料。把书中的重点拎了一遍,并补充了一些采样的内容。这样的效果比干巴巴地背别人的整理要好很多。适合不会舍弃重点的同学。

在复习的头一周,我结合签证和留学计划,每天完成5-7个普通问题的英文回答。

2.1.2工具+干货

在整理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有用的工具:

a.必应

必应的国际版搜索功能还是很好。遇到一些不会解释的专业词汇,可以先翻译成英文,然后搜图,结合图片的描述来解释内容。

b.维基百科
大家对维基百科在复习审核中的作用都是很认可的,但是也要注意中英文翻译的差异性。我在复习“有机金属”这一概念时,因为专业词汇翻译的不准确,费尽周折才找到对应的英文词条。

c. forest
这个是一个番茄钟软件,通过种树的形式,帮你提升专注学习的趣味性。我喜欢林中细雨的背景音乐,听着心里就很静。

学科复习方案:虽然中德有思维差异,但是重点是差异不大的。

a.专业核心: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着英文材料总结3-4个知识点,画图解释;   
时间不允许则按照专业选修处理;
b.专业选修:对着序言、前言中的编者所著的课程提纲整理课程目录,罗列中文知识点并翻译;
c.实验课:根据学分设置,选出2-3个实验,写出实验原理(含方程式)、所用药品、仪器、实验流程图和结果。对常见误差、错误等进行阐述;
d.实习、毕设:画图并写出原理方法、常用公式、设计重要参数、菌种、可能现象和问题;
e.其他课程:参考中文成绩单熟悉课程英文名字,用3句话简要说出课程内容;
说个好玩儿的,你知道《齐民要术》的英文名吗? Important Arts for the People's Welfare!

2.2复习心态
我觉得审核就像小马过河一样。在你真的经历之前,你对他的印象是别人口中拼凑出来的。有人说难,有人说易,叫人心里打鼓。的确,复习心态在审核准备过程中极为重要。还记得高中班主任说过,如果你感到慌张,就去做事。的确,在我担心是不是复习不完的时候,我摊开纸,抄写羊爷的《环境监测》笔记,写着写着就不怵了。半天下来,看着自己写的一小打儿资料也就不怕了。

审核复习最担心的事儿有两个。一个是怕自己复习不完,二一个是担心自己审核的时候大脑一片空白。别担心,这些课程都是你自己学过的,再不济都是自己考过的。只要能够用自己的话说明白、解释清楚就好了。

准备期间,很多同学都一个误区,就是我要背不完了!!!审核不是背诵默写,是用专业术语和你自己的话阐述你学过的内容。所以要尽早开始对着成绩单练习讲述、解释。提前熟悉审核的方式,心里越有底。审核前,中介老师帮我安排了一次模拟,我也是第一次意识到画图阐述的重要性。这不是考美术,简单的图形辅助阐述就好。

我在审核期间还有学校的一个理论测验,还关注了三原色新闻始末。其实,不必为了审核把自己闭关修炼,适度地自我调节是为了更加投入地进行复习。

对于网上推荐的引入话题的方法,除非你对话题涉及的学科知识特别熟悉,贸然地照搬只会让你的短板暴露无遗。

2.3最后的30hrs
我在审核倒数二天的晚上,紧张到自己讲着讲着都要哭了的程度。真怕一审没过,二审遥遥无期,错过了今年的审核季,成失学儿童。男友还在那边望眼欲穿,我备受煎熬。很感动,周围的人一直都在鼓励我,爸妈也没有过分表达紧张情绪,小伙伴也在给我打气。

突然有那么一瞬间,我突然明白,我是背不完三年的内容的。能做到就是尽己所能地把我会内容讲给审核官听,让他知道,我是真正学过的,没有糊弄。成绩低的的确是掌握有限,成绩高的也不是活体教科书。就这样,我把常见的专业词汇(300个左右)熟悉了几遍,反复用自己的话讲述一些基础概念,比如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等。

在考试前一天,我跟着老爸去到了审核部附近的酒店住下。老实说,我真怕自己前一晚会失眠,考完后会一蹶不振,所以就厚着脸拉着老爹陪我审核去了。有家人陪伴,好像就能更安心一些。谢谢在考试前祝福、鼓励的朋友们~就不一一感谢啦!

前一晚,我们去考场踩点、我做了最后的复习。对着成绩单,一边画图一边说,基本完成了大部分的课程内容。那火候就像一碗温热的鸡汤,温度不高不低,刚刚好。就在这时,我感到了一丢丢困意,赶紧入睡了。半夜醒了也强制自己闭眼,就这样到了审核前的早上。

3.审核
3.1 审核注意

带好身份证!其他的纸和笔都有提供的,可以准备一些自己的小幸运。比如我德语班的同学说,买一杯星巴克的红茶拿铁。

还有就是上海审核的同学,记得推开审核部外面的防火门,在里面等哦~八点开~

3.2审核中
(因为签了保密协议,不能说,大家自己感受吧~)
3.3审核后
我对自己审核的表现并不十分满意,出来后坐在凳子上想了很久。然后,老爹突然出现。带我吃吃喝喝,放松心。那个中午真的过的很开心,完全没有担心审核。老爹说,尽人事听天命。嗯,也对,审核结束了的那一刻,我已经做了自己能做的所有。回学校到出成绩的这三天里,我看了两部电影、5集剧、知乎了下一个语言考试的坑和复习策略,买书、预定课程等等。在补笔记的时候,意外接到了通过的消息。很开心。

4结语

没想到,选择去德国留学这条路,真的让我成长许多。我从一个感性、没逻辑、丢三落四的小智障,变成一个有一定条例、做事短平快的小家伙。也许这就是留学给我第一个改变吧。

也许有人觉得矫情,就这么一个审核也值得写这么多内容?作为小众专业,本身留德的资料就不多。我们所用的有很多是前辈诚意分享的内容,我也会延续下去,让后来人有更多的参考,更平稳地通过赴德第一关。

原作者:夏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微信二维码
更多实用德国留学信息,欢迎扫描上方二维码,关注51deguo官方微信公众号。
免责声明:
    本论坛为德国留学官方讨论、经验分享论坛,请勿在本站发布非法、色情等不良信息,所有个人言论并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任何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行为,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刻从网站上删除,并向所有持版权者致最深歉意。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我要德国

GMT+8, 2025-9-9 04:52 , Processed in 0.06074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